初春的兴山大山里,寒意正浓。土屋陋室,锅盆老灶,谭继周家黑而旧的小桌上,炖钵儿嘟嘟冒着热气,寒冷中传递别样的温暖。
谭继周、尹世莲夫妇对一对并无血缘关系老人的报恩,就像那炖钵儿里的蒜苗腊肉一样,朴实、淳香。
为报滴水恩,可舍安乐窝。他们搬出洁净舒适便捷的楼房,住进半山腰的土房,只为对老人晨昏伺奉嘘寒问暖;
为报滴水恩,你心即我心。他们让小女儿姓了赵,搬掉压在老两口心头后继无人的伦理大石;
为报滴水恩,朝夕永相伴。他们放弃打工及与女儿团聚的机会,只为陪伴老人,驱赶她心头的寂寞……
有恩才有报。45年前,7岁的谭继周在大雪里跋涉,赵永华夫妇将他迎进土屋。赵家那一盆炭火、那一桌热菜、那一床热被,给予小谭继周的,是何等的温暖!
雪天留宿谭继周,赵永华只是出于朴实天然的善良,并未想到会有如此丰厚的回报; 而谭继周的知恩图报,是对善良与爱的真诚延续……
岁月更替,那一盆雪中炭火,一直未曾熄灭,这一抹温暖,走出谭家、走出大山,形成爱的循环,生生不息。
施以善回以爱,施以恶回以恶,给予与回报的故事,时时处处都在上演。
给空气予二氧化碳,空气回以雾霾;给牛奶加三聚氰胺,市场回国产奶以冷遇;个别人破坏良好医风伤及整个行业,患者不信任医生甚至回以利刃……
所以,如果我们感叹世态炎凉,不妨问问我们可曾像赵永华那样无私给予;如果我们曾获雪中送炭,不妨自省可曾像谭继周那样知恩图报、让爱延续?
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倡导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倡导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倡导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。
赵永华、谭继周夫妇的故事,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一词的最好注脚。